收藏本站
我的資料
   
查看手機網站
其他賬號登錄: 注冊 登錄
      學校文化設計圖書專題

智慧校園視野下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建設及培養(yǎng)路徑

 二維碼
發(fā)表時間:2016-02-06 11:24

  【刊載信息】鄭祿紅,程南清.2020.智慧校園視野下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建設及培養(yǎng)路徑[J].中國遠程教育(8):55-61.

  【摘要】隨著智慧校園建設的推進,學校組織人員的信息化領導力逐漸成為信息化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首先提出了信息化領導力在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的重要意義,著重闡述了信息化領導力的內涵和組成框架。在此基礎上,從校長領導集體、中層管理團隊和教職員工基層群體三個層面論述信息化領導力的建設,并給出相關培養(yǎng)路徑,以期為學校信息化領導力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慧校園;學校信息化;信息化領導力;信息化領導力框架;校長領導集體信息化領導力;學校中層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學校教職員工信息化領導力;信息化領導力培養(yǎng)

  一、

  前言

  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教學產生了“革命性”影響,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靶畔⒒I導力”已引起國家的高度關注,被引入到教育教學領域。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中反復提到“信息化領導力”,并明確提出深入開展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大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yǎng)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加強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育等內容。雖然當前智慧校園建設不斷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不斷深入,教育發(fā)展生態(tài)不斷創(chuàng)新,但必須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參與者才是教育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根本,技術只是工具和手段,“人”的信息化尤為關鍵,教育參與者的信息化領導力直接影響著智慧校園建設的高度和深度。當前,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物聯(lián)網、AI、MOOC、SPOC、移動教學、翻轉教學、混合教學等眾多新技術、新理念應用到教學領域,給全體教育參與者帶來挑戰(zhàn)和機遇。如何將當前的新技術、新理論與領導能力相融合,不斷提升學校信息化領導力,是智慧校園建設、應用過程中對所有教育參與者的必然要求。本文嘗試從校長領導集體、中層管理團隊和教職員工基層群體這三個層面著重對信息化領導力的建設進行論述,以期能為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建設提供參考。

  二、

  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概念和內涵

  (一)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概念

  約翰·加德納在《領導力》中將領導力定義為領導者個人(或領導團隊)為實現(xiàn)領導者自己及其追隨者的共同目標,通過說服或榜樣作用激勵某個群體的過程。根據(jù)領導力的定義,楊青峰(2010)認為,信息化領導力是信息化活動中所有管理者實現(xiàn)利用信息技術強化競爭力,并將信息化打造成一個新的競爭力,全方位地引導并能夠有效促進各個信息化要素充分發(fā)揮作用的過程?;魢鴳c等(2008)認為,信息化領導力的主要研究內容包含信息化領導情境、信息化領導者及其行為、利益相關者以及領導情境、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在信息化領導力的基礎上,針對學校信息化領導力進行文獻梳理發(fā)現(xiàn),當前國內學者對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提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教育信息化領導力”“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育技術領導力”“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等,這些概念均為信息化領導力在學?;蚪逃I域中的應用,表述差異較大,但內涵基本相近。黃榮懷和胡永斌(2012)認為,學校信息化領導力是學校領導群體吸引和影響全體師生和廣大教職員工開展信息化建設并持續(xù)實現(xiàn)學校信息化發(fā)展目標的能力。孫禎祥等(2014)認為,我國高校目前的領導體制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發(fā)展應該秉承分布式領導的理念。趙磊磊等(2018)認為,為了有效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學校領導、行政人員和教師均應在專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結合專業(yè)特色深入思考技術與專業(yè)整合的目標、路徑與障礙,并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領導過程,以完善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結構。綜上所述,學校信息化領導力可以概括為學校管理群體全方位影響、引導并能有效促進全校師生開展信息化建設并持續(xù)實現(xiàn)學校信息化發(fā)展目標的能力(黃榮懷, 胡永斌, 2012)。

  (二)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內涵

  隨著時代的變遷,學校領導力的內涵由單向、靜態(tài)、線性的方式演變?yōu)槎嘞?、動態(tài)、流動的方式,適時形成了分布式領導理論(楊聰聰, 2007)。該理論認為,領導力展現(xiàn)在組織成員的活動是一個合作性的集體行為,每一個組織成員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展現(xiàn)出獨特的領導力。在學校領域,領導者應動態(tài)分布于各組織架構中,領導不僅是校領導集體的職責行為,還是全體教職員工群體性的共同行為,不同的事務一般由不同的個體成員或群體組織負責或引領。學校信息化領導力也具有分布式領導理論所具有的特征,由領導群體共同組成。因此,學校信息化領導力可劃分為校長領導集體高層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中層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和基層教職員工群體的信息化領導力三個層面(楊青峰, 2010)(見圖1),即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建設不僅是校長領導集體高層團隊的能力建設,還是各級管理人員的能力需求,要將學校信息化建設從“一把手工程”向“全員工程”轉變,從“IT部門工作”向“業(yè)務部門工作”轉變,切實將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責任與義務傳遞到各級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


  圖1 各組織群體信息化領導力關系

  (三)學校信息化領導力構成框架

  從一般概念上講,信息化領導力主要包含價值導向能力、綜合治理能力、有效管理能力和績效管理能力等方面(楊青峰, 2010)。其中,價值導向能力包括制定科學合理的信息化價值方針,確定信息化戰(zhàn)略方向與戰(zhàn)略部署等能力;綜合治理能力包括治理架構搭建、組織設計、流程與制度管理、信息化目標設定等,確保信息化的投入與價值目標相吻合,實現(xiàn)從長遠意義上信息系統(tǒng)與學校的戰(zhàn)略整合;有效管理能力包括對信息化建設的需求管理、項目管理、運維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即在綜合治理架構合理的前提下對上述方面進行有效管理,以實現(xiàn)價值目標與具體治理目標,確保項目效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冃Ч芾砟芰Π↖T績效評估、IT績效改進建議等,即對信息化綜合治理、有效管理等能力實施效果的評估、評價,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

  從圖1可以看出,從學校組織管理結構的角度來看,學校不同領導群體應具備不同的信息化領導力,校長領導集體高層管理者的信息化領導力主要體現(xiàn)在價值決策層,中層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主要體現(xiàn)在治理層和管理控制層,基層教職員工群體信息化領導力主要體現(xiàn)在操作層和技術層(見圖2)。


  圖2 學校各級組織人員的信息化領導力框架

  三、

  學校各級組織群體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

  (一)校長領導集體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

  2014年12月,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印發(fā)的《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明確指出,校長領導集體是學校信息化工作的帶頭人、組織者和踐行者,應履行規(guī)劃設計、組織實施和評價推動學校信息化工作的專業(yè)職責。孫禎祥(2010)認為,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是校長領導集體在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過程中能夠擬定信息化發(fā)展的頂層設計,制定實施方案,激勵并帶領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并實現(xiàn)發(fā)展規(guī)劃藍圖的能力與智慧,應該具有學校信息化的規(guī)劃與建設、應用與管理、經驗總結與評估、人力資源和文化建設等能力。王佑鎂等(2007)認為,校長教育信息化領導力是校長領導個體信息素養(yǎng)特質驅動團隊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的過程,其內涵主要體現(xiàn)在校長領導對信息技術的意識與態(tài)度、知識與技能、整合與應用、規(guī)劃與評價、倫理與規(guī)范等維度方面。綜上所述,校長領導集體是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決策層,在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校長領導集體信息化領導力的提升是推動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和應用的關鍵,其價值導向、決策、綜合治理等能力將直接影響學校智慧校園的建設方向和高度。校長領導集體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涉及多方面因素,需從不同維度進行思考,如校長領導集體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需從校長集體和校長個體兩個層面來理解,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校長領導集體信息化領導力。

  針對校長領導集體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首先需從宏觀層面著手,提高校長領導集體的信息化規(guī)劃、決策和治理能力(鄧小華, 2012)。

  1. 構建完整的大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建設制度體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各學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把信息化領導力建設擺在首位,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領導力建設機制。從制度體系層面保障校長領導集體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雖然我國于2014年頒布了《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針對中小學構建了較為完整的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建設制度體系,但并未覆蓋高等院校和職業(yè)技術院校。同時,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標準》仍有較大的優(yōu)化空間。

  2. 建立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養(yǎng)質量保障體系

  當前,我國建立起的各種培訓途徑和豐富的培訓內容極大促進了大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的提升,但培訓內容不成體系和培訓質量保障是當前我國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王玥, 等, 2016)。培養(yǎng)和提升校長信息化領導力需要建立規(guī)范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內容、能力評估和質量保障體系。王玥等(2016)提出,參照美國實施的校長信息化提升項目及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認證考試項目(Certified Education Technology Leader Certification Program, CETL)建設我國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學位培養(yǎng)項目和認證體系,是一條有效的專業(yè)發(fā)展途徑。

  3. 建立與典型區(qū)域和標桿學校交流學習機制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我國將建立百個典型區(qū)域和培育千所標桿學校,以建設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整體推進的樣本區(qū),利用信息化優(yōu)化教育供給的典型路徑,實現(xiàn)個性化、差異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教學管理服務典型途徑。這些典型區(qū)域和標桿學校將是其他學校校長領導集體的學習者和示范者,是開展智慧教育探索與實踐的生動案例,推動校長們進一步加快利用智能技術推動人才培養(yǎng)理念與改革的探索創(chuàng)新。

  此外,還需從微觀層面著手提升校長個體信息素養(yǎng)(楊宗凱, 2016)。

  1. 跟隨時代轉變觀念

  在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物聯(lián)網等新技術的沖擊下,信息技術全面滲透、深刻影響著教育理念、文化和生態(tài),作為學校高層管理者要與時俱進,轉變觀念,樹立與信息技術時代相一致的教育觀,強化信息技術與教學、管理的深度融合,探索新時代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管理服務模式,完善學校的治理結構,提升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水平。

  2. 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當前互聯(lián)網+、跨界、迭代等新思維層出不窮,先進的信息技術不斷涌現(xiàn),校長們需堅持終身學習理念,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和辦學治校本領,拓展工作思路,推進學校改革。

  3. 保持創(chuàng)新精神

  一是要理念創(chuàng)新。堅持“育人為本”的理念,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個性化學習和個別化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二是要環(huán)境創(chuàng)新。以學習者為中心打造智慧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環(huán)境、管理環(huán)境和服務環(huán)境。三是要內容與方法創(chuàng)新。在新媒體時代,要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對教學內容的建設、展現(xiàn)和服務模式改變,以適應當前師生泛在教學的需求,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個性化自主學習。四是要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以互聯(lián)網思維對學校內部組織結構和管理流程進行重組與再造,建立扁平化管理體系,形成更高效、更精干的管理架構。

  4. 注重擔當精神的培養(yǎng)

  教育信息化關鍵在于“化”?!盎奔词墙逃夹g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就是教育技術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再造與變革,重塑傳統(tǒng)教育生態(tài)。這一“融合”過程必然涉及學校教育教學各方面的深刻調整,也會涉及教師教學理念、方法以及職能部門管理模式的變革。這就要求校長們要有強烈的擔當精神。因此,校長們需要有高度的號召力、凝聚力和人格魅力,走在前列,做出表率,提高決策的執(zhí)行力;要科學謀劃信息化建設,建立科學規(guī)范、著實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促進職能轉變,強化監(jiān)管評估,加強服務。

  (二)學校中層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

  黃榮懷等(2012)認為,在學校信息化進程中校長領導集體主導變革性引領,中層管理團隊主導教學發(fā)展引領,教職員工基層群體主導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其中,變革性引領傾向于改變組織的理念、方針、架構和文化等,是一種全局、劇烈的變革方式;教學發(fā)展引領則傾向于改進工作的效率和效能、理順關系、推進信息化應用程度等,是一種局部、漸進的變革方式(George & Jones, 2007)。中層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指協(xié)助校長領導集體制定并實施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完善信息化管理服務政策,引導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中進行推廣應用,承上啟下協(xié)同推進學校信息化發(fā)展。學校中層管理團隊應具有信息化規(guī)劃建設、教與學指導、信息化管理與評估、執(zhí)行力、溝通與協(xié)調以及個人基本信息素養(yǎng)等(孫禎祥, 等, 2016)。綜上所述,學校中層管理團隊是智慧校園建設、管理、實施的主要力量,在學校智慧校園各類智慧業(yè)務(如智慧教學、智慧資源、智慧管理、智慧服務等)的建設、應用與創(chuàng)新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保證學校智慧校園建設中各項事務順暢進行的紐帶。因此,中層管理團隊是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中樞,其信息化綜合治理和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能力直接影響校長領導集體決策的實施和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的深度,提升其信息化領導力需從規(guī)劃能力、執(zhí)行能力、指導能力、溝通能力、評估能力、信息素養(yǎng)等方面著手(孫禎祥, 等, 2016)(見圖3)。因此,針對學校中層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首先需要從上述六個方面著手進行中層管理團隊個體的綜合治理和管理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


  圖3 中層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的組成

  1. 業(yè)務規(guī)劃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

  中層管理團隊需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結合本部門工作需求,協(xié)助校長領導集體和信息化部門,化被動執(zhí)行為主動參與,將涉及本部門業(yè)務信息化發(fā)展需求進一步深入和細化,形成科學、合理、系統(tǒng)的實施規(guī)劃,以配合信息化部門抓好落實。

  2. 業(yè)務指導能力的培養(yǎng)

  根據(jù)當前信息技術與教育業(yè)務發(fā)展態(tài)勢,為教職員工的教學、科研和管理服務,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信息化方面的引導,并協(xié)同信息化部門制訂一些針對本部門師生員工的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化培訓計劃,需要中層業(yè)務管理團隊具有一定的發(fā)展理念和業(yè)務前瞻性。

  3. 執(zhí)行能力的培養(yǎng)

  中層管理團隊在理解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方向和需求的基礎上,制訂本部門業(yè)務規(guī)劃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動能力,即在學校智慧校園建設推進過程中實現(xiàn)本部門業(yè)務(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能力。

  4. 溝通協(xié)調能力的培養(yǎng)

  工作的協(xié)調溝通是中層管理團隊較為基本的工作和素養(yǎng)。在本部門業(yè)務信息化工作過程中,中層管理團隊挖掘本部門業(yè)務信息化需求和教職員工的信息化訴求,以及借助信息化實現(xiàn)業(yè)務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并協(xié)調與校長領導集體、相關上下游業(yè)務部門及信息化部門共同實施的能力。

  5. 評估能力的培養(yǎng)

  中層管理團隊能夠對學校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的發(fā)展規(guī)劃、資源建設、管理服務等方面進行有效的評估判斷,為智慧校園的推進過程提供績效評判,做出下一步工作方向的決策。

  6. 個體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

  信息素養(yǎng)是支撐中層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的基礎。中層管理團隊的信息化素養(yǎng)包括個人信息化發(fā)展意識、信息技術能力、應用熱情等,還需要具有終身學習與發(fā)展的理念,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身職業(yè)修養(yǎng)。

  除了中層管理團隊個體自身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努力進取之外,還需要配合外部條件加以培養(yǎng)。

  1. 建立信息化培訓及學習機制

  學校應制訂信息化學習的長效機制和培訓制度,確保中層管理團隊首先了解國家、省、市以及本校的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和教育改革方面的重要文件精神,以及智能化校園建設的最新理論與思想,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密集地頒發(fā)的一些重大文件;其次,建立與標桿學校和典型發(fā)達區(qū)域交流學習的制度,以把握智慧校園建設的最新動態(tài);再次,建立學校業(yè)務部門和信息化部門定期溝通聯(lián)系制度,保證業(yè)務部門中層團隊了解信息化動態(tài),以及信息化部門中層團隊了解學校各類業(yè)務動態(tài);最后,要充分鼓勵定期和不定期的學術交流,通過豐富多樣的培訓與學習產生智慧化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領域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思路。

  2. 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

  學校需組建高效的信息化組織機構,如信息化領導小組、CIO、信息化辦公室、信息技術部、信息化專家咨詢小組、監(jiān)理與評價小組等,并明確職責。同時,制訂學校信息化相關標準、規(guī)范及工作機制,以適應信息化引發(fā)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和業(yè)務流程再造等變革需求,保障中層管理團隊在智慧校園實施過程中高效工作(孫禎祥, 等, 2016)。

  3. 建立信息化績效評估制度

  建立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已完成的智慧校園項目的管理水平、效益和影響進行系統(tǒng)、客觀、公正和準確的綜合評判,以確定目標是否達到,結果是否合理、有效,并進行經驗總結和教訓反思,為后續(xù)工作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依據(jù)。通過信息化績效評估提高中層管理團隊的管理水平和決策能力。

  4. 建立創(chuàng)建智慧校園創(chuàng)新示范項目機制

  智能化校園的建設涉及學校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等方方面面,各部門在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開展實踐探索,總結出可推廣、有應用價值的先進經驗與優(yōu)秀案例,提煉出智慧校園改革發(fā)展的新途徑、新模式。這些都需要學校中層管理團隊進行挖掘,總結出這些創(chuàng)新和示范項目。

  (三)學校教職員工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

  孫禎祥等(2015)認為,教職員工信息化領導力是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基礎組成,是在教育信息技術大發(fā)展背景下對教職員工領導力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師領導力概念的延伸,包含信息化教學、信息化專業(yè)發(fā)展、學校信息文化等領導力以及教職員工個人信息技術能力等。李運福等(2016)認為教職員工信息化領導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教師在信息化社會中應用信息技術對周邊人員產生影響的能力;狹義指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情境中應用信息技術對教改、課改以及周邊人員產生影響的能力,包含信息化教學、課程改革、網絡學習空間支持的協(xié)同發(fā)展等領導力。綜上所述,學校教職員工是智慧校園應用的實施層,影響著智慧校園的應用深度和廣度,是學校智慧校園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創(chuàng)新的發(fā)起者。在智慧校園建設進程中,教職員工信息化領導力是推進學校信息化領導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fā)教職員工信息化領導力是促進教職員工專業(yè)發(fā)展、適應教育教學數(shù)字化變革的重要手段。培養(yǎng)與提升學校教職員工信息化領導力需從信息技術素養(yǎng)、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管理服務能力等方面著手。

  1. 轉變信息化領導力觀念,主動承擔信息化領導力角色

  受傳統(tǒng)領導力概念的影響,一般認為信息化領導力是校長領導集體才應具有的,作為基層的教職員工群體只需跟隨校長、中層等管理團隊進行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因此,在智慧校園建設的背景下教職員工群體需要轉變觀念,深刻認識到學校每位教師都是智慧校園建設和應用的主力軍,并在日常教學和管理應用實踐中主動承擔起領導力的角色。

  2. 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發(fā)展教職員工信息化領導力

  在建設智慧校園的過程中,具備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學校教職員工開展信息化教育教學活動、課程建設的前提條件。因此,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提升是學校培養(yǎng)教職員工信息化領導力的基礎。培養(yǎng)和提升教職員工群體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首先要求教職員工本人自身的努力;其次,要建立適應學校發(fā)展需求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新模式,如校內培訓、區(qū)域研修、外出訪學等方式,也可采用線上線下集中培訓、網絡學習相結合等方式,讓教職員工全員參與、立足應用、靶向學習,激發(fā)教職員工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內生動力(轉引自《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 2019);最后,完善信息技術能力評價機制,加強對教職員工信息能力提升情況的監(jiān)管和督導,切實提高教職員工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在學校教學管理、行政服務中結合信息技術,提高自身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3. 提升信息素養(yǎng),加強教職員工信息化領導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教師是教育發(fā)展的第一資源,要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這需要教職員工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教職員工的信息素養(yǎng)包括教職員工的信息意識、信息化工具的應用能力、基于網絡的教學設計和應用能力等方面。提升教職員工的信息素養(yǎng),首先需要制訂信息素養(yǎng)的相關標準,如教職員工對智慧校園中各類管理、服務系統(tǒng)是否熟練應用,能否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利用、加工、分享、交流、評價各類數(shù)字資源,能否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開發(fā)、教學活動組織、教學評價與反思等,能否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總結出新方法、新途徑。其次,學??山M織信息化技能示范培訓,匯聚智能化教育管理與教學優(yōu)秀示范案例,講授最新技術內容和應用成果,幫助教職員工養(yǎng)成智慧教育意識,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最后,學校可組織各類教學技能競賽,如教學資源制作大賽、MOOC大賽、說課技能競賽等,讓教師在競賽中成長。

  4. 營造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圍,促進教職員工信息化領導力的提升

  智慧教學、智慧資源、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設施都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關注點,每一領域都需相應的教職員工投入。良好的校園信息文化,能夠凝聚全校教職員工朝著智慧校園的方向熱情工作,這需要學校領導集體構建全校師生認同的信息化共同愿景,特別需要關注:①建立跨學科、跨業(yè)務、跨部門的創(chuàng)新合作的文化機制,各領域教職員工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同時,還需主動應用大數(shù)據(jù)、虛擬現(xiàn)實、人工智能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探索跨學科教學、跨部門業(yè)務管理等教育教學新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fā)展;②樹立起“以人為本”“以管理為基礎,以服務為核心”的智慧校園建設理念,把信息技術方面的新理念、新技術應用于本崗位業(yè)務中,促進學校教學更加個性化、管理更加精細化、決策更加科學化;③在“互聯(lián)網+”時代,鼓勵教職員工 (包含學生)打造工作共同體,形成一種分享與合作的信息化文化氛圍,促進全體師生間知識和經驗的分享。

  四、

  結束語

  智慧校園是數(shù)字校園建設的高級階段,對學校組織和人員的信息化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標準,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將會成為一種趨勢和常態(tài)。信息化領導力已成為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創(chuàng)新與變革的重要支撐。學校信息化領導是一種由校長領導集體、中層管理團隊和教職員工基層群體等利益相關方組成的集體領導。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眾多方面和因素,需從不同的維度進行建設和提升。校長領導集體是智慧校園建設的決策層,決定著智慧校園建設的方向和高度,其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應側重于價值導向、決策能力、綜合治理等方面;中層管理團隊是智慧校園建設和管理的實施層,在智慧校園實施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其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應側重信息化綜合治理、管理控制、協(xié)調執(zhí)行等方面;教職員工基層群體是智慧校園建設、應用與推廣的操作層,是學校智慧校園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創(chuàng)新的發(fā)起者,將直接影響學校智慧校園的應用深度和廣度,其信息化領導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應側重于個體信息技術素養(yǎng)、信息技術應用及管理服務等能力方面。本文從學校信息化領導力框架上闡述了如何提升學校信息化領導力,但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后續(xù)加以研究和完善。其一,本研究從作者所在學校出發(fā)將學校信息化領導力劃分為三層框架體系,針對部分學??赡苓^簡或過繁;其二,加強評價體系的研究,為學校信息化領導力建設提供指導;其三,建設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學校人才培養(yǎng)和發(fā)展等方面,而不單單是促進學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這是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研究的難點。

  參考文獻

  向下滑動閱覽

  鄧小華. 2012. 國內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研究綜述[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67-69.

  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2018-06-07.智慧校園總體框架(GB/T36342-2018)[EB/OL].[2019-01-01].http://c.gb688.cn/bzgk/gb/showGb?type=online&hcno=EB82492C508C0A5 148B86E2C5BEE8E3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 2010-07-29.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黃榮懷,胡永斌. 2012. 信息化領導力與學校信息化建設[J]. 開放教育研究(5):11-17.

  霍國慶,孟建平,劉斯峰. 2008. 信息化領導力研究綜述[J]. 管理評論(4):31-38.

  李運福,王斐. 2016. 教師信息化領導力:內涵與價值分析[J]. 基礎教育(4):50-57.

  孫禎祥. 2010. 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的構成與模型[J].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3-7.

  孫禎祥,任玲玲,郭旭凌. 2014. 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概念與評價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12):34-40.

  孫禎祥,張玉茹. 2015. 教師信息化領導力的概念、內涵與理論模型[J].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1):39-45.

  孫禎祥,任玲玲. 2016. 學校中層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評價體系研究[J].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5):61-67.

  王佑鎂,杜友堅. 2007. 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的內涵與發(fā)展[J]. 中國教育信息化(12):18-20.

  王玥,趙慧臣. 2016. 美國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養(yǎng)項目的發(fā)展變革及其啟示——以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前沿研究中心為例[J]. 電化教育研究(6):112-120.

  楊聰聰. 2007. 分布式領導對我國學校管理變革的啟示[J]. 當代教育論壇(7):14-15.

  楊青峰. 2010. 業(yè)務高管信息化領導力的16項修煉[M]. 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楊宗凱. 2016-10-11. 高?!耙话咽帧比绾翁嵘畔⒒I導力[N/OL].光明日報[2016-10-11]. http://news.gmw.cn/2016-10/11/content_22388386.htm

  趙磊磊,梁茜,李玥泓. 2018. 國外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研究:主題、趨勢及啟示——基于Web of Science文獻關鍵詞的可視化分析[J]. 中國遠程教育(10):16-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5-1-19.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職業(yè)院校數(shù)字校園建設規(guī)范》的通知[EB/OL].[2015-1-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67/s3054/201501/t20150119_189492.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8-01-3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新華網[2018-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8-4-13.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EB/OL]. [2018-4-13].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9-03-21. 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EB/OL].[2019-03-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190402_376493.html George, J. M.,& Jones, G. R.(2007).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hehavior. Prentice Hall.

  作者簡介

  鄭祿紅,碩士,副研究員,副校長;程南清,碩士,高級實驗師,副處長。寧波廣播電視大學(315016)。


研究院微信公眾號:jwjyyjy  微信咨詢:1473078166   項目在線咨詢

郵箱:jwtedu@163.com 咨詢直線:13910032880

敬文研究院網站:www.traveldateme.com

二維碼.gif


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網站01.jpg

天柱县| 遂溪县| 湛江市| 七台河市| 长沙县| 多伦县| 沐川县| 龙井市| 贵州省| 永州市| 隆子县| 东乡族自治县| 平顺县| 潞城市| 南木林县| 安丘市| 海原县| 定陶县| 板桥市| 正定县| 阿拉善左旗| 通州市| 阿图什市| 浦东新区| 永德县| 永济市| 清河县| 潜山县| 灵寿县| 张家口市| 定结县| 仁化县| 西青区| 安阳县| 海门市| 随州市| 靖边县| 夹江县| 泰和县| 武清区| 武邑县|